印度的国防折腾了几十年,终于有了光辉战机(LCA Tejas),本想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肌肉大牛网,结果却弄得满城风雨,闹了个大乌龙。原本计划提升军力,结果不仅海军对这款飞机不买账,连国外市场也没看上,反倒成了全球笑柄。这一出戏,可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灾难。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,印度是如何把30年的努力白白浪费掉的。
回溯到最初,光辉战机的故事要从1980年代开始说起。那时,印度意识到自己的国防体系存在严重依赖问题,尤其是在购买苏联(前苏联)战机方面,战机质量参差不齐,技术也显得老旧。于是,印度政府决定自主研发一款属于自己的战斗机,启动了“国产战机”计划。而这一切的起点,正是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(HAL)为国家所做的努力。拉吉夫·甘地,时任印度总理,信誓旦旦地表示,这架飞机必定会超越国际水准,并且装备印度的空军与海军。他当时给出的是一个雄心壮志的目标:十年内完成,预算严格控制。谁能想到,计划一拖就是30年,印度的光辉战机也因此成了全球公认的“拖沓大王”。
这过程中,光辉战机的技术进展缓慢,生产效率低,工厂的生产线也时常处于停滞状态。甚至连美国的专家都直言不讳,称该项目“进展缓慢、难产”。最初的设计完成时间从1990年代推迟到了2001年,第一架原型机终于腾空而起。而真正投入使用,却要等到2015年大牛网,期间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与资源。预算的初步预估是60亿美元,但由于种种问题,实际花费逐渐膨胀,最终达到了近150亿美元。可惜的是,这些钱花得既不明智,也没有带来期望中的回报。重要时刻,光辉战机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。
展开剩余66%尤其是在舰载版的研发过程中,印度海军本来希望通过“空军版光辉战机的简单改进”来解决舰载机的问题。这个项目在2003年启动,但直到2013年才正式提出舰载版的原型机,海军兴高采烈地期待着,计划明明要在十年内完成,然而实际上,飞机始终没能达到预期的水平。2019年,海军进行测试时,直接傻眼。舰载版光辉战机比原型机重得多,甚至连降落钩都无法抓住航母甲板,测试结果让海军震惊不已。起降过程中的风险极高,摔飞机几乎成了家常便饭。而与之对比的俄罗斯米格-29K则轻松完成任务,且成本低得多。2020年,海军终于做出决定,宣布“光辉舰载机不合格,转向进口其他型号”。
这一决定如同一声雷鸣,国内的媒体、专家纷纷开炮,指责HAL彻底失败。航空专家们分析指出,光辉战机的制造过程中缺少高端材料,机身结构松散,动力也显得力不从心,甚至连防锈涂层都无法支撑发动机的正常工作。这一切不仅暴露了印度国防产业链的巨大漏洞,也反映了印度国内国防研发部门相互推诿、政府监管不力的问题。工厂工人的工作效率堪忧,且多数时间处于松懈状态。30年的研发工作可以说是白费,最终印度海军选择花大价钱从国外采购法国阵风战机,而把“自家”的光辉战机丢进了仓库。
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印度的出口战略也是一场空。印度四处推销光辉战机,宣称其性价比高,维护简单,非常适合其他发展中国家。2021年,印度将目标锁定巴西,巴西当时正进行空军装备的升级。印度代表团满怀信心地去巴西洽谈,却没想到一见面,巴西方面直接笑出了声。原因很简单,巴西早已和瑞典的鹰狮战机进行了对比,后者价格更为优惠、性能更加出色,可以轻松执行多种任务。经过一番讨论,巴西空军高层最终决定采购鹰狮,而光辉战机则被彻底拒绝。印度媒体对此讽刺不已,认为这不仅是印度国防外交的“年度笑话”,更是全球防务界的笑谈。
巴西记者在社交媒体上调侃道:“印度的货?舰载版?真是笑话”。国际防务专家也纷纷发表评论,认为光辉战机的出口失败,成为了印巴冲突之外的又一个国际段子。而印度外交部虽然硬着头皮出面解释称,这次事件“不影响未来合作”,但全球市场的反应已经清晰可见。阿联酋、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也相继拒绝了印度的推销请求。可以说,印度战机技术落后,出口政策松散,单靠言辞忽悠根本无法改变局面。
这一连串的失败最终促使印度军方彻底反思。海军决定加快外国战机的采购进程,而空军虽然仍然在使用光辉战机,但维护费用飙升,飞行员的抱怨也不断增加。国防预算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,国家财政也随之吃紧。经济专家分析,如果将这30年白白烧掉的钱拿来投资,完全可以建造十艘航母,但最终得到的却是崩塌的信心。
从某种程度上说,印度本来希望通过国产化提升国防实力大牛网,初衷无可厚非,但执行起来的混乱和低效最终让这项计划成为了全球的笑柄。光辉战机如今成了印度国防崛起梦想中的一道裂痕,若继续拖下去,恐怕会变成更大的笑话,最终连面子都保不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